[本站訊]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名士之鄉”紹興啟幕。峰會上,重磅發布了第四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山東大學計算機學院聶禮強教授,軟件2004級本科、計算機2008級碩士校友劉哲,軟件2009級本科校友李天馳,生物技術2010級本科校友鄢仁鴻等4位山大人入選榜單。
成立于1899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極大的新興科技商業智庫與媒體。自1999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評選出35位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在全球范圍內遴選出的頂尖科技創新青年已超千人。2017年,該榜單正式進入中國,挖掘了百余項世界級突破性研究成果。本次發布的榜單,包括發明家、創業家、遠見者、人文關懷者及先鋒者五大類別,涵蓋生物醫療、智能計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技術領域。
聶禮強,35歲,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首次闡明了多模態間一致、互補、局部對齊等耦合共存關系,提出了多模態子空間統一表示學習、多模態自適應協同統一表示學習等一系列數據驅動的多模態學習理論模型,填補了多模態融合與統一表示的理論空白。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基于先驗知識和規則來引導多模態推理的理念和原創推理模型,緩解了算法對標注數據的依賴,增強了模型的泛化與推理能力,相關科研成果廣泛應用于服裝搭配、短視頻推薦、對話機器人等場景中。尤其在輸電線路安全預警上,其成果解決了多源感知圖像中目標占比小、類型多、背景復雜等導致的本體缺陷與外破隱患識別難題,部署在十萬余套設備中,覆蓋線路十萬余公里,線路跳閘率顯著降低。他的獲獎理由是:深耕多媒體內容分析與搜索,致力于解決關聯模態的顯性融合、數據模型的知識引導等關鍵科學問題。
劉哲,34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在基于經典公鑰密碼和后量子密碼的密碼協議的安全和高效實現等方面作出了突破性貢獻,代表性成果包括RSA算法的輕量級抗側信道攻擊策略設計、橢圓曲線密碼協議高效實現、后量子密碼的抗側信道攻擊實現,均在密碼工程領域產生了重大且持續的影響,為建設物聯網和后量子時代的網絡安全體系提供了重要依據。他的獲獎理由是:在密碼工程和網絡空間安全領域深耕多年,提出了一系列兼顧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密碼算法實現技術,解決了經典公鑰密碼算法難以在資源受限的物聯網設備和嵌入式芯片上部署的問題。
李天馳,30歲,編程貓創始人兼CEO。他創立的公司(編程貓)在技術產品和教育理念上,為青少兒編程教育事業打造了一個新樣板,讓編程教育更加普及。核心技術層面,他與團隊十分注重編程教學軟件的開發,團隊獨立自研了圖形化源碼編輯器Kitten,可將復雜的編程代碼語言封裝成簡單的積木模塊,在行業中獨樹一幟?;诖?,根據青少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編程教育特點,團隊又開發了一系列工具矩陣,這些工具都大大降低了青少兒學編程的門檻,能激發興趣,寓教于樂,進而培養編程思維。他的獲獎理由是:帶領團隊從0到1開發出極具創新力的青少兒編程工具,給編程教育行業帶來變革。
鄢仁鴻,29歲,西湖大學助理研究員。他通過重組表達的方法,首次發現全長ACE2以二聚體形式存在,并同時具有開放和關閉兩種構象變化,兩種構象均含有可與冠狀病毒的相互識別界面,為后續相關藥物和疫苗的設計提供了重要參考。他將膜蛋白的純化與研究手段引入新冠病毒研究中,拓寬了病毒與受體研究領域的研究思路,為早日戰勝疫情打下堅實的基礎。他的獲獎理由是:通過對新型冠狀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受體ACE2全長蛋白復合物結構生物學研究,首次成功解析出ACE2全長蛋白與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的復合物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