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伴隨著趵突泉校區的落葉鋪滿校園,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公示名單姍姍來遲,山東大學70門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列全國第六;新增44門,列全國第三;醫學課程入選數量位居全國第一,這一成績與趵突泉校區的落葉秋景一樣,讓校園里的人們內心忍不住地喜悅激動。這其中,由臨床醫學院立項資助的MOOC建設課程在學校本次新增的11門線上一流課程中占據5席。時隔一月,已入初冬,名單終于正式認定公布。目光再一次掃過名單中熟悉的名字,三年多來,臨床醫學院的在線課程建設從無到有,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仍能清晰地浮現眼前。
我與線上課程建設的初識,是在2017年的那個秋天。剛剛完成一批博士授位工作的我,接手了學院的教研工作,學院首批立項的16門MOOC課程建設工作,是我在新崗位承擔的第一項任務。臨床醫生診療工作忙、科研壓力大,眾所周知,當時在國內的臨床MOOC建設方面幾乎沒有成品可供參考借鑒。臨床老師們憑借著教學的熱情,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休息時間投入課程建設。拆分知識點有困惑就請來專家逐個章節探討,面對鏡頭不自然就反反復復地試鏡拍攝,下了手術臺聽講座、挑燈夜戰寫腳本都是常態。就這樣,一年之后,16門課程齊頭并進,在2018年秋季學期同時上線開課,初具規模的山東大學臨床課程群首次登上了平臺的首頁滾動推送。
三年來,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參與MOOC建設的老師們兩赴辛辛那提大學,并前往內布拉斯加大學及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學習先進的在線課程建設經驗,兩赴清華園學習醫學課程的設計方法。借鑒精品課程如何將知識點拆分設計,學習“網紅”課程怎樣使學習者提升興趣;與醫生探討如何融入臨床案例,跟學生調研如何方便使用學習。時至今日,學院已累計投入600余萬元資助三批共40門MOOC課程建設,其中30門課程已建成上線,累計開課93期,總選課量超過52萬人次,均位居全國高校同類課程前列。十年磨一劍,一朝露鋒芒。正是有數年來的默默耕耘,方能有今日的累累碩果。日記能記下的,也只是我作為一個工作人員與各位老師一路走來的所見所想,背后還有更多的默默付出,只有各位老師自己知道。
東風好借力,揚帆正當時。近年來,從國家層面、學校層面到學院內部,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鼓勵和支持課程建設。我也將繼續為支持并參與課程建設的老師們做好服務,與老師們攜手,鞏固臨床課程建設方面的優勢地位,力爭在新一年的一流課程申報工作中再創佳績。